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記者曹典、黃玥)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22日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其中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進一步明確了人格權范圍。
此前,人格權編草案二審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的意見認為,人格權是人格權編中的核心概念,建議對這一概念的定義予以界定,明確哪些權利屬于人格權。對此,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中增加一款規(guī)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并將關于民事主體人格權受法律保護的規(guī)定單列一條。
此外,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中還明確與人體有關的科研活動不得損害公共利益。草案二審稿中規(guī)定,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y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草案三審稿采納各方意見,在該條中增加規(guī)定:從事此類活動“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據了解,在同時審議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中,對草案二審稿中“自甘風險”等規(guī)定作出如下修改:一是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fā)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二是如果活動組織者為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適用學校等教育機構在學生受到人身損害時的相關責任規(guī)定。
同時,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還完善了網絡服務提供者應對侵權通知的有關規(guī)則,規(guī)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絡用戶,并根據服務類型的不同采取必要措施。
圖集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