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9月19日电 题:台湾多项经济指标黯淡 专家指前景不乐观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齐湘辉
最新数据显示,台湾“无薪假”人数大增。与此同时,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走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美国对台叠加高关税等因素正在影响业者对未来的信心,台湾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台湾当局劳动事务主管部门近日公布的“无薪假”(减班休息)数据显示,实施“无薪假”的公司有333家,人数达7334人,分别比上一期增加88家和2471人。其中,受到美国对台关税影响的有242家、6246人,人数比上一期增长约1倍。
从行业类别看,实施“无薪假”的重灾区是制造业。据统计,实施“无薪假”的制造业公司有271家、人数达6870人。
岛内多地传统产业经营者的最新动向,也证实了这一情况。台中一家传统产业经营者准备结束经营,将厂子卖掉换成现金转而投资其他行业。彰化一家五金行业厂商表示已经在实施“做四休三”,未来情势如果进一步恶化,将实施“做三休四”甚至整周休息。
台湾“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吴大任对媒体表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忧虑和近期新台币升值等因素相互叠加,导致许多厂商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厂商不敢接新的海外订单,进而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担忧也影响到了台湾消费者信心。据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3.31点,较7月下降1.07点,为近两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
吴大任认为,家庭对收入前景一旦产生疑虑,民众消费意愿势必下降,而受影响企业正在扩大“无薪假”或裁员,是相关指标疲软的主要因素。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被视为经济发展风向标。此前,台湾7月PMI比6月大跌1.6个百分点,跌至48.0%。最新的8月PMI又比7月跌了0.1个百分点,跌至47.9%,且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台湾中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林建甫认为,从“无薪假”人数增加、消费者信心走低等情况看,台湾经济增速明年或将回落,GDP增长率可能跌到2.8%左右。
多位受访人士还指出,今年上半年台湾已经透支了未来相当一部分出口需求,一旦美国对台关税政策落地,两者影响相互叠加,将使台湾经济承受更大压力。
面对难言乐观的经济前景,台湾业者积极寻求破解之道。近日,台湾工业总会发布“2025工总白皮书”,在两岸政策部分以“避免误判,寻求两岸和平共处”为主轴,提出希望台当局松绑两岸交流、掌握大陆市场变化开拓多元商机等多项建议,在岛内引发强烈共鸣。
台湾时事评论员谢志传表示,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对台湾异常重要。通过与大陆企业深化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岛内许多面临困境的企业有望找到出路、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