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境旅客登上轉運車輛前往醫(yī)學觀察點 (3月25日攝)。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自3月26日18時起,對入境來滬的全部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隔離健康觀察。對入境的外交人員和從事重要經貿、科研、技術合作的人員,另有規(guī)定的按規(guī)定執(zhí)行。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新華社上海3月28日電(記者何欣榮 吳宇 陳杰)境外疫情不斷蔓延,防輸入成為戰(zhàn)疫關鍵。27日,新華社記者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實地了解“國門”一線的防控流程。無論是流行病學調查的“靈魂三問”,還是分流處置的“130模式”,都在為防輸入工作增加安全系數(shù)。
“靈魂三問”排摸高風險暴露者
27日上午9點許,一架從莫斯科飛抵上海的國際航班緩緩落地。在海關人員對旅客和機組人員開展登臨檢疫后,機上人員開始分批下機。
隨著疫情蔓延,海關的防控措施不斷升級。之前的紅黃綠標簽分類已經取消,來自非重點國家的入境人員,也要實施100%的體溫監(jiān)測、100%的流行病學調查和100%的健康申明卡審核。
在機場入境大廳,30多名海關人員分坐兩排桌椅后面,接待旅客填寫健康申明卡并予以審核,同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健康申明卡上,旅客要填上過去14日內旅行或居住過的國家和地區(qū),是否有發(fā)熱、干咳、頭痛等癥狀。
流行病學調查則更為細致。浦東機場海關旅檢處副處長張澍說,流調最基礎的是“靈魂三問”: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到過什么地方?“現(xiàn)在的轉機行為非常普遍,流調要了解乘客的旅居史和接觸史,評估他們的風險暴露情況?!?/p>
流調當然不止“靈魂三問”這么簡單,非常詳細的流調可能需要20分鐘到半個小時。過了這道程序,旅客才能來到下一關,接受測溫并正式遞交健康申明卡。
120后有130,對風險人群及時采樣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當前的一大難點在于輕癥或無癥狀感染者。處于防輸入一線的浦東機場,除了常規(guī)的“120模式”外,還創(chuàng)新性地啟動了“130模式”。
浦東機場海關表示,對登臨檢疫、體溫監(jiān)測等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的有發(fā)熱等癥狀的入境人員,同步開展醫(yī)學排查,對有明確癥狀的旅客立即啟動“120模式”,由120車輛轉運至指定醫(yī)療機構診療;對癥狀不明顯但有旅居史、風險較大的旅客啟動“130模式”,直接轉運至指定隔離點,集中采樣,根據檢測結果再做后續(xù)處置。
“有一位來自非洲的留學生,入境時并無癥狀,也不是從重點國家入境。但我們認為他經過長時間飛行,又在香港逗留并轉機,判斷需要立即進行核酸檢測,最終檢測結果為陽性?!睆堜f。
統(tǒng)計顯示,截至3月25日,按照“130模式”,浦東國際機場已轉運253批次,共計3490人?!耙_保對入境旅客實現(xiàn)100%識別分流、有效管控?!逼謻|機場安檢護衛(wèi)保障部安檢運管科副科長陳力說。
減航班、加人手、增配合
浦東機場是全國最大的國際空港之一,2019年出入境人員超過3900萬人次,合每天逾10萬人次。疫情之下,雖然每天的入境人員降至1萬人左右,但機場仍然承受了巨大的防輸入壓力。
防住境外輸入,上海相關的防護措施升級再升級。根據最新規(guī)定,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14天隔離。
與此同時,中國民航局宣布,進一步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運行數(shù)量。根據新的措施,我國每周的國際航班量將下降到130班左右。
上海海關方面,從全關范圍緊急調配關員支援空港一線。在浦東機場入境大廳,海關關員的防護服上寫著“稅管”“徐匯”“外港”等不同部門的字樣。目前,浦東機場海關由原編制在崗的500人增加到了1339人,實行24小時不間斷運轉。
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入境旅客也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配合度。一位從美國紐約轉機莫斯科回上海的留學生說:“紐約州現(xiàn)在的病例增長太快,按照目前的形勢,暑期找實習也不容易,最好的選擇是回國內。雖然過關的程序非常嚴格,但看到這么多人守護旅客安全,我覺得非常安心。”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