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冰糖葫芦变成甜蜜大产业-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0 22:16:29
来源:新华网

小小冰糖葫芦变成甜蜜大产业

字体:

  新华社石家庄9月10日电 题:小小冰糖葫芦变成甜蜜大产业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齐雷杰

  裹着薄脆糖衣的冰糖葫芦五颜六色,在灯光下泛着光晕;山楂条、山楂球等山楂制品,刺激着消费者味蕾……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喜识冰糖葫芦全球旗舰店”,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甜蜜世界”。500多平方米的门店,汇聚了42款冰糖葫芦和56种山楂制品。“这是喜识冰糖葫芦700多家门店中货品最全的一家,每年营业额达300多万元。”石家庄喜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太学说。

  作为一种特色小吃,冰糖葫芦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时代发展,冰糖葫芦被赋予甜蜜、红火等美好寓意,成为风靡全国的小吃,也变成一项甜蜜产业。在龙头企业和冰糖葫芦专业村带动下,河北省冰糖葫芦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

  在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大树刘庄村,3000多人从事冰糖葫芦制作、销售等工作。每年国庆节到次年3月是冰糖葫芦销售旺季,村民们奔赴全国多地超市、商场、景区,经营1500多家冰糖葫芦门店或摊位。小小冰糖葫芦,变成村民增收致富产业。

  在河北雄安籽呈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忙着将山楂去核切口,填上豆沙、紫薯、芋泥等馅料,穿到一根根短签上。一辆辆冷链运输车,从这里将装箱的冰糖葫芦半成品运往全国多地。公司负责人辛爱青说,他们是国内多家冰糖葫芦品牌的供应商,产品种类达40多种,畅销全国数十个城市。

  一种传统小吃,为何能备受现代人青睐?答案是创新求变。

  2003年,走街串巷售卖还是冰糖葫芦行业主流,张太学就与合作伙伴张澎一起,在石家庄开了一家冰糖葫芦专卖门店。他们坚持古法蘸糖技艺,制作的糖葫芦糖衣薄脆,入口“嘎嘣脆”;定制的牛皮纸袋印上了《清明上河图》局部图案,使用糯米纸包裹……一系列创新,让这家店门口经常排起长队。开张首月,门店营业收入达7.5万元,纯利润超2万元。

  “20多年来,公司探索创新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张太学说。随着商业版图在石家庄、保定等地持续扩张,为保障优质山楂稳定供应,张太学在山东等地承包数千亩山坡作为供应基地;依靠人工清洗山楂、去核穿串效率低,公司定制了机器设备,利用机器自动去核;为防止尖竹签扎伤孩子,就改为冰棍一样的扁签;发现顾客一次吃不完一大串冰糖葫芦,也无法品尝多种口味,公司创新推出迷你小串,装有5小串不同口味冰糖葫芦的“萌趣套盒”受到顾客欢迎。

  产品契合消费者需求,才能卖得火。如今,迷你小串也成为河北雄安籽呈食品有限公司主打产品,出货量占六成以上。辛爱青说,针对南方市场,公司开发了榴莲、桂花、香芋等口味馅料。在内蒙古市场,山楂中间夹上了奶皮子、干噎酸奶……如今,公司产品种类达40多种,适应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万物皆可冰糖葫芦”。近年来,喜识推出乌梅、荔枝、柠檬等口味的馅料,油柑、波罗蜜等也成为穿串原材料。利用药食同源理念,喜识开发出鸡内金、陈皮、黑芝麻等馅料的冰糖葫芦,推出红果脆、山楂条等数十种山楂制品,丰富了门店产品种类。目前,喜识自营店和加盟店已扩展至700多家,涵盖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长沙等城市,冰糖葫芦年销售量突破1亿串,韩国首尔等地的海外门店也接连开张。

  近年来,冰糖葫芦赢得了消费者青睐,相关产业也摆脱手工作坊模式,实现工业化生产、配送。在大树刘庄村,冷链仓储运输设施逐渐完善,冰糖葫芦半成品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一些龙头企业引进山楂清洗、消毒、烘干一体化设备,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到今年底,喜识冰糖葫芦门店有望扩展到900多家,公司计划在石家庄建设加工物流一体化园区,将冰糖葫芦产业拓展到全国更多地方。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