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形机器人组团“开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2/05 19:25:39
来源:新华社

湖北人形机器人组团“开工”

字体:

  手举杠铃展示力量,变换表情与人互动,精准取物自然灵动,摔倒后能迅速站起……10款“湖北造”且各具特点的人形机器人2月5日在武汉集中亮相。

  湖北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5日在武汉举行。会前,“劳动者”“楚宝”“天问”“荆楚”“神农”等10款人形机器人戴着喜庆的红色围脖,在会场外一一亮出自己的技能和才艺。

  人形机器人在现场展示负重技能。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我叫‘劳动者’1号”“新春大吉,万事如意”……面对提问,1.8米的大块头“劳动者”1号从容交流。旁边的“劳动者”2号在无辅助站立时双臂举起10公斤重杠铃,“劳动者”3号则双手端着“新春快乐”的卡牌在平地上直膝稳定行走、横移、倒退。

  高大、强壮是“劳动者”系列人形机器人的特点。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少华表示,目前“劳动者”正在为变电站巡检、物料搬运等岗位做准备,预计今年底前就能在一些变电站上岗巡检。

  2月5日,参观者在观看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紧随操作员的口头指令,具备走、跑、跳、摔、滚、爬等多种运动模式的“楚宝”或行走,或奔跑,或灵活调整姿态穿越障碍物,即使被推倒也能自主站起继续执行任务。向场边观众挥手时,“天问”的那双“灵巧手”格外引人注意,还能如人手般精准抓取鸡蛋、橘子等。

  回顾过去,扫地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等早已融入生活和生产。眼下,人形机器人“跑步”进场,站上科技舞台中央,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2024年3月,湖北省出台“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相关文件,随后启动了人形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突破工程。目前,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已集聚一批重点企业,部分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此次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陈学东院士团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以及武汉光谷华汇科技有限公司黄强教授团队研发。它们不仅具备拟人化的形态,更深度嵌入服务场景,与公共安全、灾害救援、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融合,传递出未来科技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融的美好图景。

  人形机器人在现场被推到后展示爬起技能。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想象一下,如果人形机器人可以微笑着提供服务,是不是让人感觉更加暖心?丁汉院士团队研制的“荆楚”机器人,就是这样一款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搭载了自研的具有20个自由度的仿生类人头部和高灵敏度电子皮肤,能够实现视、听、触等多模态感知和表情交互。

  “它可以在医院承担分拣配送药物、搬运医疗器械等工作,还可以陪伴病人,提供情绪价值。”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陶波看来,人形机器人是有温度的,而非冰冷的机器。

  有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或是人形机器人商用化量产元年,各界对人形机器人发展亦是满怀憧憬。

 小朋友在观看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头些天刚看到人形机器人在春晚扭秧歌,今天又在现场见到这么多机器人表演‘才艺’,感觉机器人成‘人’成‘才’路上走得越来越快,离我们越来越近。”现场和机器人互动后,武汉市民肖先生愈加期待它们未来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记者李鹏翔、侯文坤)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