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王日晨)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建设“好房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是“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各地正在纷纷开展“好房子”建设实践探索。
面对这个行业新命题,厦门老牌国企联发集团将目光聚焦在新青年群体,积极探索“新青年好房子”这个更为纵深垂直的赛道。9月16日,联发集团全新推出的新澍产品在南京发布亮相。
联发集团董事长 王文怀
“这是一个被忽视且大有可为的市场,值得我们去做。”联发集团董事长王文怀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联发之所以选择新青年这个赛道,一方面是基于企业的市场定位和自身发展的考量。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联发应该去关注并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住房痛点问题。
聚焦新青年群体 打造“新青年好房子”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青年人有希望,这个城市就有希望;青年人有未来,这个城市就一定有未来。解决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除了保障性住房,通过市场来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好房子”,也是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好房子”不等同于建“大房子”“贵房子”,而是要通过好的设计、好的施工、好的材料、好的服务等,解决居住中的痛点问题,全面提升住房品质。不同地区、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应当有不同的“好房子”。
联发集团坚持以打造“好房子”为导向,聚焦新青年群体,让新青年产品战略成为企业的差异化解题思路,深度洞察新青年主流客群在文化审美、情绪价值、产品功用、健康智慧等生活需求,积极研究打造“优总价、高品质、强运营、智慧化”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青年好房子”。
优总价,即在一二线核心城市产业集群的片区,创新推出60~80平米主力户型,并结合强功能的产品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给房子更大的空间韧性、更久的居住生命力。高品质,通过集约化的收纳空间、家电,更透明的品质鉴证,实现“质而美”的回归。强运营,以长效的社区运营激发公共空间活力、以社群运营服务逐渐营造业主自治的氛围,凝聚社区的烟火气。智慧化,秉持实用、好用、常用的原则,让科技融入日常,实现“智而精的发明”。
“新青年的好房子首先应该是买得起的房子。作为国企,我们既要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又要兼顾优总价的目标。所以我们不追求暴利,只获得合理的利润。”王文怀认为,如果跑通了这条赛道,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新青年好房子”背后,离不开新青年供应链平台建设的支撑。这意味着在建造端,通过客户需求的洞察倒逼家电、家居等产品的研发,打通C端与B端的桥梁;在服务端,通过社区运营实现家的功能性延展。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做好房子,这种能力又有别于传统开发商。
与城市发展同频 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
目前,联发集团已在厦门、上海、南京、深圳四城推进6个“新青年好房子”样板项目,厦门“环岛新澍”、南京“雨花新澍”等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入市。
联发·雨花新澍
今年以来,联发集团在土地市场频频出手,接连在一些热点城市拿地布局。联发集团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联发集团在一、二线城市的权益口径土地储备(未售口径)货值占比超79%,较上年末提高13.61个百分点,土储结构大幅改善。
显然,“新青年”产品系将成为联发集团未来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很多人认为我们在大城市积极拿地有些冒进,但是只有一二线城市才有足够多的新青年群体。另外,我们的产品已经迭代到2.0,也有信心敢于进入这个市场。”王文怀强调,联发的拿地策略是先看城市的产业集聚地,寻找潜在目标客群,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避免在传统核心板块进行盲目布局。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房企需顺应趋势,积极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与城市和居民需求的深度融合。
“企业的发展必须和城市的未来同步。换句话说,就是与城市共新生。” 联发集团副总经理李镪说,推出“新青年”这个产品,就是希望帮助城市留住年轻人,也支持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这件事做好了,其实是企业、城市和年轻人三方共赢的结果。
未来,建设“好房子”将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以后的企业竞争,拼的是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谁能抓住这次转型的好机会,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更好的未来。
王文怀认为,房地产行业要回归需求角度去考虑产品,为市场提供多元化选择。“好房子”应当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去定义,联发锚定新青年这部分特定人群,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