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9月1日电 题:港九大队:爱国心英雄气历久弥新
谢妞
一个8岁小女孩光着脚,独自沿着山路边走边玩,摘花、捡石子、追小鸟,衣服里却塞着一张薄薄的纸片,是给山那头游击队的信……回忆抗战岁月,年届九十的林珍情不自禁地唱起《东江纵队之歌》。她身形瘦削,白发如霜,声音清亮。
鲐背之年,林珍已记不清很多往事,但一提起抗战,她的话“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林珍的抗战记忆从那首《松花江上》开始。4岁那年,她常跟着姐姐林展到宋皇台参加抗日活动,听有志青年唱抗战歌曲。
1941年12月8日清晨,林珍在自家阳台上,看见日军飞机轰炸启德机场,轰鸣声令人心惊。她还曾目睹难民抱着孩子蜷在路边,板车拉着席子卷盖的尸体经过……一幕幕残忍的画面,让年幼的林珍极为触动。
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林展从事地下工作,混入日军公寓做洗衣工。一天,几个日本军人押着双手被反绑的林展破门而入,诬蔑她偷了军票,叫嚣着要抄家,“其实是他们想侮辱姐姐不成,就来找麻烦”。
当时年幼的林珍躲在母亲身后,眼睁睁看着日本军人在家中翻箱倒柜,把姐姐打得全身青肿。
忆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林珍十分悲愤。“我们不想打仗,但被打了也不能等死。”国恨与家仇刻进心里,8岁时,林珍毅然追随姐姐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成了一名“小鬼交通员”。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是香港唯一一支成建制坚持抗战的武装力量。香港史专家刘蜀永对此做了长期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的作战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卫国保家,保卫中国,保卫中华民族。他们是香港抗战的重要力量。”他说。
与战友相互支援、并肩战斗,林珍快速进入角色。“大家对我很关怀。”林珍说,班长有时会带着她走一趟,告诉我走哪条小路,把信交给谁……担任交通员时,她还很快学会了客家话。
“一个人去送信害怕吗?”记者问。
“不怕。而且我一个小女孩在路上边走边玩,别人不会起疑。”林珍灵活机变,送的情报一次也没有被截获过。
送信大多是当天来回,不时还要穿过旱地、水洼、红树林和海滩。林珍当时没鞋穿,光脚跑得脚下都起了茧子,后来用汽车轮子的底割成平面,挂上两条绳,算是有“鞋”了,但到了夏天“不穿鞋烫脚,穿着胶鞋也烫脚”。
“抗日战争彰显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团结与担当。”东江纵队司令曾生之子曾凯平说。他在日前举办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论坛上分享了父辈及东江纵队的抗日历程。
曾凯平说,部队初创时期经费匮乏,曾生变卖田产充作军费。在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的情况下,东江纵队自力更生,自筹粮饷与武器,在东江地区民众的支持下,从几十人发展到万余人规模。
组织“秘密大营救”,组建情报网支援盟军……港九大队隐蔽斗争,灵活游击,直至日本投降。作为香港抗战中的坚强堡垒,港九大队在抗战期间至少有115名烈士为保卫国家、保卫香港献出了生命。
战友们保家卫国的信念与勇敢坚韧的精神,至今依然影响着林珍。“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林珍这样形容港九大队精神。
1995年,林珍回港定居,投身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工作,从秘书长到会长。她时常拄着拐杖在校园讲述当年光着脚送情报的抗战故事,带领年轻人瞻仰乌蛟腾、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在她看来,通过历史记忆的讲述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家国使命、复兴重任,才能稳稳地传到青年一代手中。
不久前,林珍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采访当天,她手捧金灿灿的纪念章,热泪盈眶:“我们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港九大队的奋斗精神也鼓励我要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继续努力向前。”